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动态>媒体

以治为要,守护河湖清清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5-04-22

  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习近平

  一湖碧水映云霞,万鸟翱翔入画来。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不久前,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完美收官,这张“最好名片”历经治理终于熠熠生辉,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江河是地球的动脉,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大约4.5万条,水面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接近3000个,每一脉水系、每一个江湖,都是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生态名片”。但与此同时,丰富的河湖资源有不少尚未转化成为优良的生态产品,生态保护修复距实现美丽河湖目标仍有差距。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在既往“山水工程”实践中,我们统筹实现河湖的供给、支撑、调节,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河湖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求,形成一批可圈可点的宝贵经验。如安徽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创新运用内源污染分级处理、生态渗滤岛等先进技术,攻克生态修复难题;内蒙古乌梁素海通过建设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工程,将乌梁素海湖区丰富的芦苇作为基础原料生产家居制品;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在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建设、湿地保护、旅游扶贫三者的有机统一等。

  我们也要看到,点“水”成金的绿色发展之路仍有待拓宽。目前,我国在水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做得较好,未来可在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产业融合、鼓励开展水生态产品抵质押融资方面发力。要将河湖保护治理、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治理等措施与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水生态保护治理与关联产业双向“增值反哺”新模式,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开展用水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和水域开发经营权等抵押、质押等绿色信贷业务。

  河湖治理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各地还要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联动,凝聚各方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和岸线保护等,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保护和修复力度,着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生态保护体系。

  绿水长流,幸福常在。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让“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可观可触可感,更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