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动态>自然之声

秦岭深处好“味道”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5-08-12

  杨金秀从家里走到工作的地方需要十几分钟。她踏着石板路,在曲径通幽的村子里穿行,最后来到一个小山坡的腰上。

  7月中旬,周边的大城市已迎来酷暑。而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留坝县小留坝村楼房沟组,在一路的绿荫下,杨金秀依然感到十分凉爽。

  这是她回乡成为一名民宿管家的第6年。楼房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这山水之间,到处充溢着欣欣向荣的气息。她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杨金秀初中毕业后,在家里养了几年猪。父母告诉她,成家之前不许外出打工。她不愿养猪,在当地又找不到工作,一结婚就跟着丈夫去了成都,在工地上做混凝土工。有一次,她连续工作三天三夜,实在受不了了,当着工友和老板的面嚎啕大哭。之后,她辗转西安和广州等地。

  “在外面太苦了,还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杨金秀说。2019年6月,村里招聘民宿管家,她决定试一试。

  杨金秀现在管理的这个院落叫彩虹小院,自然朴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化设施,一道低矮的篱笆浅浅地拦在院落与四周浓郁的绿色之间。过去,这里是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的废弃农房。

  2018年年底,留坝县召开乡村振兴论坛,邀请专家把脉绿色产业发展,在考虑自然禀赋、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后,决定选择楼房沟先行先试,发展民宿经济。

  “我们采取政府+合作社+运营商的模式,村集体负责建设,运营商负责运营,村集体获得经营收入的30%。”小留坝村村委会主任夏道华说,村集体建设了13个院落,6年来获得分成430余万元,已给村民分红68万余元,其他的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

  民宿建好后,也带来了就业机会。在成为民宿管家前,杨金秀接受了1个月的专业培训。接待、清洁,为客人做一日三餐——原生态的农家菜……性格开朗、勤快能干的杨金秀,受到许多客人的喜爱和好评,如今俨然已是一位明星管家。

  “旺季的时候几乎天天客满,忙的时候,奖金也高。”杨金秀笑着说,楼房沟民宿的名气越来越大,今年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不少原本在外地务工、做生意的同乡看到家乡的发展,纷纷回来开起了民宿。政府免费提供培训和指导,还有补贴和奖励措施。如今在楼房沟,由农户自己经营的民宿就达21家。

  为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留坝县实施了“四个一百”工程,即培训一百名管家、提升一百家农家乐、新发展一百家民宿、推动一百人创业,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目前,留坝县已培训民宿管家306名,改造提升农家乐122户,发展民宿181家,带动就业创业1833人,民宿运营收入1.1亿元。

  “过去,村子里最多有四五十家石材矿同时开采,山被挖秃了好几块,沟里整天尘土飞扬。”夏道华说,楼房沟的过去,可不是如今绿水青山的模样。

  留坝也曾走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道路,过度的开山、砍伐严重破坏了生态,发展难以为继。痛定思痛的留坝人转变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关停了10余家工矿企业,拒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

  如今,留坝县森林覆盖率达92.03%,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常年高达99%,大熊猫、羚牛等野生动植物数量达1720余种,被誉为“绿色宝库”“天然氧吧”。

  有好生态作为背书,留坝中药材和土特产品的品牌,如今也叫得越来越响。留坝县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药产业,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行林下西洋参、白芨、黄精、猪苓等中药材生态栽培技术,研发“药食同源”绿色产品,并配套建设园区厂房,并且构建“种植基地+园区生产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截至2024年年底,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生产总值达2.4亿元,近6500户农户参与到林下种养产业中,成为绿色经济的直接受益者。

  走进“味道秦岭”特产专营店,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仅西洋参就衍生出七八种不同的产品,还有天麻、蜂蜜、木耳等多达三四十种土特产,在当地十分走俏。

  去年,杨金秀的丈夫也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涯,回到家乡。他们在自家的承包林里种植猪苓、淫羊藿等中药材,还计划在圈舍里养殖林麝,如今已办完相关手续。“相信楼房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早点找到媳妇。”杨金秀笑着说。

  在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处长陈磊茜看来,这就是留坝人努力酿造的秦岭味道,不光有山水的甘,还有百姓的甜。(王少勇 张理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