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山呼海啸一般的声浪响彻云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直抵人心;
电视机前、直播间中,亿万国人共同见证着一场特别的纪念,世界目光同样汇聚东方……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天安门城楼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庄严宣告。掷地有声的话语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
从战火中走来,向复兴中走去。80年山河巨变,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意气风发的新中国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国之精神,代代传承
“全国都脱贫了,孩子有学上了,这在过去,我们哪敢想啊!”回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自然资源部离休干部、抗战老同志孙淑珍数度哽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战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看着电视机里的阅兵盛典,自然资源部离休干部、抗战老同志李志辉热泪盈眶。
要理解今日之中国,便不能忘却烽火连天的峥嵘革命岁月、历久弥新的伟大抗战精神。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在天安门广场响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的胡友成红了眼眶:“回望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一定要倍加珍惜伟大时代。”
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行进过长安街,承载着历史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这一幕,让来自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的王勇激动不已:“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动力,恪尽职守、服务人民,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国家、为人民,找铁矿、找铜矿。”自然资源部离休干部、抗战老战士戚涛今年已经104岁。不屈抗争、顽强拼搏、为国奉献,构成了他大半辈子的记忆。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质工作者毅然投身全民族抗战,探寻重要矿产,助力军工民需,支撑持久抗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
伟大精神永不熄灭,伟大精神代代相传。
“最令我震撼的是装备方队,23个方队从海陆空和信息化等领域,全面展示了我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军事实力。武器的制造需要矿产资源,稀土、钨、钛等更是战机、导弹、激光武器等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来自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的魏思宇是一名“90后”,这是他第一次在现场观看阅兵。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接续奋斗,认真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魏思宇表示。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
攀高峰、潜深海、探极地、闯荒野、找大矿、守资源、护山河……奋斗路上,不论是李四光精神、地质找矿“三光荣”传统、载人深潜精神,还是测绘精神、“三北”精神、塞罕坝精神,都是推动自然资源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动自然资源高标准保护、高效能开发、高水平治理;要强化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做好要素保障,能多干就多干,干一件成一件,用实际行动回报伟大时代。”胡友成坚定地说。
国之精度,米秒不差
无论是地面铁流还是空中雄鹰,九三阅兵式上,所有单元是怎样在“一个时钟”下运作?如何使方队的“整齐划一”可量化?
“其中,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功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研究所所长秘金钟揭晓了“答案”。
北斗系统是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其具有的高精度定位功能和授时服务,不仅能够为阅兵训练提供车辆、飞机及人员的精准位置信息,为‘整齐划一’提供量化数据支撑,还能为阅兵提供统一、纳秒级精度的时间基准,确保所有行动的同步性,这便是‘米秒不差’的关键。”他进一步解释。
“比如,各个装备方队的骑线偏差可以控制在厘米级,前后车距保持高度一致;空中梯队也能凭借北斗系统实现精准编队,确保飞行的绝对安全与队形的完美稳定。”秘金钟介绍。
此外,北斗系统还具备全球短报文通信的独特优势。在移动通信网络可能无法全面覆盖或需要避免拥堵时,受阅装备可以直接通过北斗卫星,将其状态和位置信息以短报文的形式回传至指挥中心,并建立一张全域、透明、实时的态势图,从而实现对庞大队伍行进轨迹、队形保持和整体进度的全局掌控与高效指挥。
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贵忠少将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次阅兵训练注重科学训练,利用北斗定位、智能评估等系统和模拟仿真手段,辅助开展各项训练,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基于北斗系统提供的连续、动态的姿态监测数据,可以自动记录并分析每一次训练的全过程数据,生成可视化曲线和评估报告,帮助教练员精准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实现从“经验指导”向“数据驱动”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阅兵等事关国家形象的重大活动中,使用北斗意味着从信号源、核心技术到终端设备都完全自主,从根本上杜绝了因依赖外部系统而可能存在的信号中断、精度降低或被恶意干扰的安全风险”。秘金钟表示。
作为我国法定测绘基准的建立、维持、服务者,以及北斗系统重要建设者和深度应用者,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从建好“一张网”、立好“新标准”、抓好“广泛应用”三个维度全面发力,开展了大量基础性、支撑性和开拓性工作。
建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加强顶层设计与安全管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支撑国土调查、测绘勘探、地灾监测、海洋观测、林业资源监控、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眼下,北斗系统已成为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水平的核心技术手段。
与此同时,北斗系统已如同水和电一样,深度融入日常生产生活。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今年5月18日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与5G、AI、物联网技术结合,催生无人农场、数字工地等新业态;国际化拓展顺利推进,加速“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有力支撑了自主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健发展。
“我们作为一家专注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研发替代的企业,将始终以北斗技术为基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满足各行业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同时,结合用户与生产及业务的实际诉求,不断创新北斗应用产品解决方案,促进北斗规模化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方测绘集团北斗应用与海洋事业部总经理丁永祥表示。
国之重器,自立自强
陆上猛虎、海上蛟龙、钢铁洪流、智能先锋……阅兵场上,利剑出鞘,令人震撼。今年九三阅兵中,充分展现人民军队制胜现代战争的装备方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海上作战群中,不论是被誉为“海天盾牌”的舰载防空武器、叱咤海空的反舰导弹,还是潜匿大洋、出奇制胜的水下兵器,均是我们维护海洋权益、守护海洋安全、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军事力量。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指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从万里碧波之上的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到万米水下的深潜设备,一批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国重器”纷纷亮相。
2012年6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潜成功突破7000米,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2019年10月,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启航南极,开启“双龙探极”新格局;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
2024年11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
…………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梦想”号等一系列海洋领域“大国重器”逐梦深海,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底气越来越足。
本次阅兵中,“新”是一大关键词。无人作战群首次亮相,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展现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实力和成果,看点十足。
无人装备是军事领域的“奇兵利器”,同样是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的“千面手”,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无人机运送生鲜到社区、医疗机跨区运急救药、植保机巡田防治病虫害……眼下,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激活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从开展自然资源督察执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到汛期汛前排查、森林草原防火、土地要素保障,无人机凭借其精准捕捉、快速判断、实时感知等能力,成为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质效的有力帮手。
与此同时,以实景三维中国为代表的测绘地理信息创新成果,为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新产业发展“铺路搭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北斗”照耀世界、“梦想”扬帆起航,当各类新质生产力加速迭代,当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智慧、便捷、安全……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历史深处走来,逐梦前行的中国,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首席记者 李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