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34个“世界地球日”>人与地球

地球史书写美丽

来源: 时间:2007-11-23

   在第34个“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周飞飞就大家关注的我国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情况,分别走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请看——

记者: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始于何时?主要采用什么保护方法?
1保护篇
姜建军:1980年以前,我国地质遗迹多是作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1987年,我国开始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重要地质遗迹。1999年,还在山东威海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讨论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推动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
记者:我国已制定了哪些相关法律法规?2002年颁发的《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会对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姜建军:1995年,原地质矿产部颁发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古生物保护方面,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4月9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的通知》去年7月29日又颁发了《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该《办法》以古生物化石保护为核心,建立了古生物化石的重点保护、规划管理、采掘管理、出入境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六项制度,使古生物化石管理有法可依,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不力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古生物化石比较发育的国家之一,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辽西鸟化石、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以及河南南阳、湖北郧县、内蒙古二连浩特的恐龙蛋及骨骼化石等,受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青睐。国土资源部在古生物化石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对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建立了保护区,实行强制性保护,现已建立以古生物化石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保护区8个,省级保护区25个;在国家地质公园中设置以古生物化石为主要内容的公园,现已有5个;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对辽西鸟化石、贵州海百合、湖北和河南的恐龙蛋、内蒙古和甘肃的恐龙足印、北京的硅化木等古生物化石投入保护资金;初步建立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数据库和网络;抢救性地挖掘和保护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各地政府对古生物化石保护也十分重视,辽宁、云南、四川等省还相继出台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和法规,建立了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机构。2资源篇亿年沧桑 凝聚精彩

记者:地质遗迹是非常珍贵的地球遗产,请介绍一下它所涵盖的内容?
陈安泽: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在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水体资源、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以及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
记者:我国地质遗迹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陈安泽:首先是地质遗迹类型齐全、丰富多彩。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既有各种岩溶、丹霞、火山、冰川、海岸、花岗岩奇峰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有典型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地质遗迹类型。如桂林岩溶地貌、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广东仁化丹霞地貌等景观,云南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辽西的鸟化石等珍稀古生物化石,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俗称“金钉子”)等地质构造形迹,都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
    其次,有许多地质遗迹是世间罕见甚至是独有的,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喜马拉雅山脉拥有众多的世界高峰;辽宁北票的鸟化石,比德国的始祖鸟化石的历史还要久远;黄土高原的黄土景观,是世界发育面积最广、最深厚、最典型的黄土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景观典型而丰富,尤其是云南的石林和广西、四川、重庆的天坑等,世所罕见。
    这些地质遗迹不但是人类研究、了解地球发展历史的唯一依据,而且大部分还可以用于旅游开发,为人们提供极好的旅游对象和科普教材。人类文明愈是高度发展,地质遗迹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就愈加重要。可以说,保护好地质遗迹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3利用篇珍贵资源 绽放光彩记者:我国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地质遗迹开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姜建军:为了让我国丰富的地质遗迹发挥其巨大的科普、旅游功能,2000年,我国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与世界接轨,开展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为此,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并相继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如今,全国共批准建立了44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已有20处揭碑开园,包括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9处、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11处。此外,四川、河南、湖南等省还相继开展了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工作。
    国家及省级地质公园的建立,使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学到许多地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了基地,使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景区拓展科学内涵、提升科学品位、打造旅游品牌、扩大知名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工作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地学专家的肯定。在今年2月巴黎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讨论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有关人士对我国地质公园工作的开展给予了较高评价。
    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地质遗迹是属于全人类的,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应当肩负起我们的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