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保生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 适宜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呈现着蓝天碧水和广袤的草原,是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 江河源" 和"生态源",是 东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 和"调节区",并有亚洲"水塔"之称。保护好西藏的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和全球生态安全的需要。
"九五"以来,西藏国土资源厅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加强对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管理,为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关系,保证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坚持"占一补一" 的原则,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积极开展土地开发 整理工作,各地、市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开发整理生地。加强基本农田保管工作,保护率达86.3% 。全面开展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稳步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初步建立适合西藏实际的土地要素市场。2002 年拍卖75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金额达2770 万元。积极推进地、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地、市、城镇国有土地的登记工作。
二是加强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序健康发展。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实施。坚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矿业权的管理,积极探索和培育矿业权市场。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初步实现了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
三是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做好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加强地质环境基础工作,组织开 展了全区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完成15个重点市、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及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
四是地质矿产工作成绩显著,为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截至目前,发现矿产100种、矿产地2000余处,有探明的矿产46种、矿产地146处,居全国前10位的有18种。发现并评价一批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矿被国家列为重点找矿项目。勘查评价了羊八井北部南温热田,并取得重大突破。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西藏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农牧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城镇化水平低,资源消耗处于增长阶段,资源型产业将长期占有一定的地位和比重,耕地与粮食安全、能源和矿产供应安全等问题仍是西藏基本的经济安全问题。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大解决这些问题的力度。
今后,我们严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长期坚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寻求一条适合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资源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加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依法查处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责任人。二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三是对国土资源的管理严格按照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严而又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适合西藏区情的资源集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四是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视和做好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宣传,以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局面。
善待地球,保护资源,呵护"地球第三极",就是保护全人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