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36个“世界地球日”>相关新闻

人类的希望何在?

来源: 时间:2007-11-22

 

牧 心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需要地球。人类生于斯,长于斯,与之永为一体;受其自我支撑系统的恩泽,人类方可生存。

    纵观地球的历史,许多动物、植物曾经是地质作用力,比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世界范围的煤沉积。如今,人类也许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地质影响力的物种。同其他自然侵蚀营力比起来,人类在地球表面搬运更多的物质,同时还消耗水资源和燃料资源,引发洪涝和干旱,生产出垃圾和破坏地球动力平衡的温室气体。

    如何在不妨碍地球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我们有必要将我们对地球圈层的认识进行整合。以往科学家倾向于把地球系统拆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现在我们意识到,必须把它们重新组装回去,来研究一个由各部分组成并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

    当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系统,而且人也是其中一员后,就会看到,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理想不仅行不通,而且人们必须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想以邻为壑,最终自己也得遭殃。这在沙尘暴掀起,SARS(非典)肆虐,特别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袭来时,任何人都能看得清楚。

    地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如此丰富的宝藏,而人类在索取使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显得过于随便和任意,使得地球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危机。1972年6月,首次由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宣言指出,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人类的希望何在?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开启未来的钥匙。

    人类的生存,以及生命本身的延续,都取决于保持一个运行良好的地球系统。地球科学应该成为当今保持平衡、建立可持续世界的中坚力量。善待地球,地球科学家责无旁贷。我们对地球的了解越多就越认识到,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必须像养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照料地球。我们必须学会在不浪费地球不可再生资源和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动力平衡的条件下,使用地球的宝藏。

    地球科学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寻找并研究地球的岩石,从岩石的记录中破译地球自46亿年前与太阳系的其他成员诞生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情,了解产生矿物、金属、砂砾、甚至生命本身的过程,地球科学家当前的工作逐渐包括了构成整个地球系统的陆地、生命、水、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从固体地球科学转向了行星地球的大科学研究的时代,从侧重于资源开发的时代,转向了增进地球认识,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近20年以来,地球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上天(空间探测、航空航天遥感)、入地(大陆科学深钻、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深部找矿)、下海(大规模海洋观测、深海钻探与大洋钻探)、探极(南极、北极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给人们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提出了许多问题,也给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地球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确实是有限的,有数据显示,在平均70岁的一生中,一个现代人将耗费460吨砂砾资源,390吨钢铁,100吨石灰石,超过360吨的燃料;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披露的数字,如果地球人的生活水准都达到现在美国人的水平,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才够用。其中突出的需要是能源。

    从现实来看,地球已查明的资源还是可以支持整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即使是能源也比几十年前多,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物能源、地热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的可再生的能源还在不断开辟。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一个小小地球村里,科学和现代技术只能够提供条件,要解决地球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关键还在于人。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增进对于地球的科学认识,更加有效地运用地球科学知识以拯救生命,获得更为安全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地球日,应该成为地球人生活中的每一日。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制作  国土资源报社、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提供资料

Copyright © 2005年4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