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牵动全人类心灵的特别的日子。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刻,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共同的心愿——善待地球,保卫家园!
晴朗的夜晚,我们抬头眺望,深邃悠远的天空繁星点点。
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令人敬畏。尽管地球只是宇宙大家族中一颗蔚蓝色的小行星,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哪个星球像地球一样拥有适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没有在任何一个星球上发现有生命存在。
地球承载了人类述说不尽的美好记忆和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呵护她,珍视她。
人类出现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是地球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造就了人类本身。但是地球拥有适合人类及亿万生物生存的大气层、水和适宜的温度,因此地球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浩瀚星空,只有地球才是我们的唯一家园!
地球母亲正在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一组真实的数字把人类的意识从沉睡中唤醒:1650年时,地球上只有5亿人口,而到了1999年,就已经有60亿了。300多年间,地球人口增长了12倍!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人口将超过82亿。全球耕地面积在300年间从4亿平方公里扩大到5亿平方公里;同时森林每年减少880万公顷,直接的结果就是引发土地沙漠化。目前全球沙漠化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0%以上,还有大约43%的土地正面临沙漠化威胁。过去50年,全球淡水用量增加近4倍,目前占全球陆地面积60%的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全球范围内多种岩层矿产趋于匮乏甚至枯竭。
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使得人类对矿产资源和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多。世界范围内采掘业迅速发展起来,而且有50多个发展中国家是以矿业为经济支撑的。
虽然我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矿业开采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例如,煤矿采空区大面积塌陷,因采掘施工不当引发的山体滑坡和乱堆乱放尾矿在雨季引发的泥石流等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约1/4。不仅如此,我国目前许多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的增长远远跟不上矿产开采速度。虽然我国以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近22%的人口,但这一事实本身也说明我国正面临着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人地矛盾,土地的承载力太沉重了。
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曾经饱尝了矿业发展带来的酸甜苦辣。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矿业开采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既能开山劈石给你带来财富,但如果不小心就会伤及地球母亲那美丽但脆弱的身体,必然也就会伤及人类自己。
我国正在经历工业化的过程,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怎样在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好有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对物质的欲望没有止境,可是用来支撑这种欲望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重负,我们的地球母亲,还能承受多久?
珍惜资源、持续发展,我们重任在肩
伴随着日月轮回,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在进步。
当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70年代,负责的人们开始为保护地球母亲高声呐喊,并把“4·22”的标识写进了人类文明史——“世界地球日”诞生了,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社会各界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进行地球日纪念宣传活动。
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而保护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001年4月批准实施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3年1月开始实施《中国二十一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人类文明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也有我们一份。我们一定要负起这样的责任,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善待地球,更加珍惜和节约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赶快行动起来,加入保护地球的队伍中来,现在还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