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经被灵活的市场经济所取代,中国获得了世界的瞩目。随着1978年底以来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增加了50倍,将近5亿人摆脱了贫困。尽管2008年9月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在中国,很多千年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中国人民和以前相比,生活更富裕,受教育水平更高,身体也更健康了。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涌现了一些重大的新挑战,包括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克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中国领导人已经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而且,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经济并不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是可以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的催化剂,并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但这并不是说,走向低碳经济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随着高能耗工厂的关闭,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经济和工人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短期内使这些失业工人通过社会保障维持生活,并获得新的绿色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地方各级,可能仍需要做很多工作来支持和激励决策者朝着绿色经济模式方向努力。
中国面临的机遇是巨大的。在绿色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在绿色经济和绿色增长方面的进一步投资,中国有机会跳过几十年通过高污染燃料发展的传统模式。这同样也是一个重新建立新型低碳社区的宝贵机会:在将来的20年里,3.5亿人预计将会进入中国城市,但是与其相匹配的住房和交通基础设施尚未建立起来。同样,绿色经济也将会在其他领域获得巨大收益,包括从改善人类健康到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
中国政府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承诺发展低碳经济和社会。对于联合国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支持低碳经济和社会的行为也是至关重要的。联合国驻华机构将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陆续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去推动低碳经济。事实上,联合国未来5年对华发展援助框架中的三大总体成果之一,就是“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经济”。
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今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设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向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通过分析中国向低碳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风险和潜在的好处,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政策上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该报告强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抓住这个机遇,将有可能不仅推动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和改善人民健康。这样的社会将会和中国自身的小康目标相一致,相互协调,促进繁荣,支持减贫,促进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
(作者为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