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44个“世界地球日”>热点聚焦

《地海漫诗》海洋科普专题展拉开序幕

“钓鱼岛石”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3-04-23

  4月22日下午,作为国土资源部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示范活动之一的《地海漫诗》海洋科普专题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展,展期2个月。

  本次展览上,由我国海洋科研人员发现、经国际矿物协会正式命名的“钓鱼岛石”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据了解,“钓鱼岛石”是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申顺喜等研究人员在我国钓鱼岛附近的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1985年11月国际矿物协会(IMA)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根据其产地,命名该矿物为“钓鱼岛石”(diaoyudaoite)。本次展览也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在1988年5月收藏该矿物标本(薄片,特级)后的首次展出。

  据介绍,本次海洋科普专题展由8部分组成,主要面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知识,重点介绍海洋、海洋地质学、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史、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科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除“钓鱼岛石”外,本次展览的展品还包括代表国际深海科考领先水平的“蛟龙号”模型、标志海洋地质学独立的三大著作(原版)、我国在南海海域首次钻取可燃冰时的岩芯抓(原件),以及我国多位地质学家采集的海洋矿产标本、南极陨石标本、极低岩石标本等多件在我国海洋事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珍贵藏品。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藏、贸易的通道和国防的屏障,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未来。”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地质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是海洋大国,中华民族创造过悠久的海洋文明。我们发展事业、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参观者表示,本次展览集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通俗性、原创性于一体,参观过程中不但能了解海洋和海洋矿产资源的知识,还能从中感受到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上下求索的精神,也让参观者增强了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