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45个“世界地球日”>绿色科技

民营企业圆绿色梦——山东兴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绿色矿山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1-20

  绿色矿山与安全文化两者实密不可分,紧密相连。“安全文化”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把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其工作范畴,把绿色矿山作为“安全文化”的要件。同时,绿色矿山建设搞好了,安全文化的认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同样,安全文化也推动了绿色矿山的建设和发展。

  兴盛矿业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一直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安全文化,突出绿色矿山建设;抓绿色矿山建设,则把与安全相关联的各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由于绿色矿山建设卓有成效,特别是风景如画的尾矿砂造田示范基地环境优美,安全文化培训中心也设在了这里,兴盛矿业以自己的方式把安全文化和绿色矿山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安全以人为本

  建设绿色矿山,突出安全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安全文化教育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兴盛矿业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室的墙壁上,贴着很多安全口号和警示录。兴盛矿业充分利用厂区院墙、车间、厂房等建筑,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和宣传警示牌,全公司共设置宣传图板200幅。此外,他们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考核,营造氛围浓厚的安全环境,这一系列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兴盛矿业同时还强调“以己为本”,这对于身处采矿一线的员工而言同样是十分重要,作为“以人为本”的呼应和补充,“以己为本”更具独特的个性和号召力。如果每个人能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整个企业、整个矿区就安全了。所以,企业在培训、教育和图文警示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如“安全到底为了谁”、“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大自然赐给我们美好的世界,这世界也因我们生命的存在而更加精彩”等等,如此人性化的引导教育,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2001年至今,全公司未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做到了百万工时无伤亡无事故,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矿山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企业和省级安全生产“双基”先进单位。

  明确领导责任

  兴盛矿业旗下的杨庄矿区曾是乱石成堆,荒草丛生,满目荒凉,如今走进尾砂造田示范基地,一幅幅山清水秀的壮美图景便展现在眼前:丹峨湖畔,杨柳依依,百花争艳,碧水之中,鹅鸭欢游,鱼翔浅底;奇石亭榭倒映水中,与湖面莲荷,相映成趣。错落有致的安全文化宣传字画,点缀其间,引多少员工和周边群众前来观光,流连忘返,绿色矿山的绝妙佳境给人留下了美好记忆。

  在建设“绿色矿山”和评为“国家级首批绿色矿山”的过程中,企业要求干部领导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各副总为副组长,相关部室责任人为成员的“绿色矿山”实施领导小组。他们根据各自职责范围,沉到岗位去,措施到位,扎实督导落实,使得“绿色矿山”工作得以真正落实。

  领导成员不满足于仅是会议上安排工作,而是立足实际,制定有效措施,要求一丝不苟地落实,这使“绿色矿山”建设在制度上得到可靠保障。

  加大投资力度

  因为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所以兴盛矿业舍得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投入资金。2011年至2012年,公司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和2000余万元,实行尾矿干排,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环境绿化,将矿区打造成“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圣地”,也有效地保护了矿区周边的自然环境。

  现在厂区绿化面积达60%以上,整个尾矿库形成了三面环林,一面沙棘的绿色状态,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尾矿库内养殖鸭、鹅200余只,放养鱼苗上万尾,真正实现了花园式厂矿,置身其中,如同来到了江南水乡。矿区也因此被山东省安监局指定为“山东省尾矿坝沙棘治理项目示范基地”、“尾矿造田示范基地”。

  在矿山绿化方面,兴盛矿业采取“矿山栽植、农户管理,收益归农户”的绿化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户育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如今,整个矿山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同时,他们对原有露天采场和废矿堆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种植草地7000平方米,新增投资300余万元对汞丹山裂缝区进行了治理,栽植了大批松柏,播撒了大量草种,有效遏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了矿区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有序进行。

  落实节约措施

  在“舍得花钱买安全,买绿化”的同时,公司处处精打细算,节约办事,把钱花在刀刃上”。企业班子成员带头,动员广大员工自觉收集花草树种,用于示范基地美化绿化,仅此一项就节约了一大部分资金。

  同时,兴盛矿业下大力气开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通过采取多项措施,使节能降耗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实现了“三废”的达标排放,建起沙棘防护带50000平方米,在进一步确保尾矿库安全的同时,净化周边空气,选矿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5%以上,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循环利用。

  践行社会责任

  兴盛矿业不仅搞好自己矿区内的安全工作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帮助周边村庄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并且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企业先后累计捐款500余万元,帮助周边村镇兴建了“村村通”工程,建桥铺路,设立路灯,方便村民出行;出资捐助自来水入户工程,安装水泵,铺设水管,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协助当地卫生局翻新扩建社区卫生所,满足矿区员工和当地村民的健康需求,并且经常邀请附近村民来示范基地观光游览,从而使双方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