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45个“世界地球日”>生态文明

促进找矿突破 服务生态文明——访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刘亚川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3-03-05

  作为国家公益性队伍,201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抓住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等重大机遇,围绕“为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供给做贡献”和“富民强所”的总体目标,紧紧扭住“项目怎么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三大环节,着力抓好重点项目、项目争取和成果集成三项工作,继续做实难利用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难利用铜多金属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难利用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三稀”(稀有、稀散、稀土)金属矿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中低品位难选磷矿高效选矿技术研究、矿物岩石理化性能测试新技术研究“六大领域”,全年收入总计10214.42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一阶段任务的收官之年。该所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记者近日采访了该所所长刘亚川。

  作为矿物工程研究员,刘亚川所长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7篇被国外著名文摘刊物收录;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开拓性地提出了浮选捕收剂作为活化剂使用等新理论,突破了强化氰化浸出的传统思路;研究提出了国内外首创的长石石英浮选分离新工艺和集合体分选微细粒碳酸锰矿新技术。他是原地矿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首批入选者、第六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记者:2013年,贵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刘亚川:2013年,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按照部、局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科研立所,开发强所,坚持公益性工作与市场化项目两手抓,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驱动,认真落实“综合所13122”工作安排,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加快迈向富民强所和世界一流地调队伍的奋斗目标。

  记者: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贵所的工作着力点在哪几个层面上?

  刘亚川:作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突出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动员令。“十八大”报告关于“两型并重、三期并存、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刚性需求将推动矿业持续发展,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开发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部局层面。新一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今年启动,基本确定了未来八年我们的国家项目份额,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稳定支持,为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要求科技创新工作要为找矿突破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企业层面。国家对矿业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处理的矿石性质却越来越差,迫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新工艺新技术的需求更加旺盛。但同时,企业的经济困难却制约着项目的安排和落实。

  记者:作为矿产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撑单位,应该如何来提升研发能力、加快成果转化?

  刘亚川: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创新驱动战略行动,是我所的工作中心。

  我们首先要积极推进三大项目,保证地调项目开好局、起好步,市场项目追求更高标准,新工艺、新技术项目着力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轮地调项目虽然基本落实,但部、局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规定越来越多,我们要按照要求开展项目负责人竞争性遴选工作,从难从严做好项目设计编制与审查工作,加强对项目创新性工作的要求和检查,确保项目在立项上符合国家需求,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成果上能够转化。要争取更多的市场项目,不仅是必须满足企业要求,关键在于自身对高质量、高水平成果的严格要求。要对市场项目从难从严提出更高要求。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求所有新上市场项目在开题时提交包括技术方案、试验内容和时间安排等内容的工作计划,经科技处审查批准后实施,便于对项目开展过程检查控制。通过加强管理和约束,引导大家不断实现新跨越。我所钒钛磁铁矿、有色金属共生矿等传统优势领域要进一步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努力稳定并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要保证市场项目不滑坡,必须加强地质找矿队伍的市场开拓,迅速将铝土矿选冶新工艺和新技术、“三稀”矿产选冶技术推向市场,使之成为我所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还要夯实两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一室一中心”建设。切实组织开展“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金属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加强相应的装备和队伍配备,以实验室和中心的名义开展学术交流和对外项目合作,逐步将其打造成为我所引领行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二是主动“走出去”,争取更多的市场项目。尽管近年来我们的市场项目增长较快,也基本能满足队伍需要,但抗风险能力一直较弱,关键问题在于市场影响面较小。这一方面是因为行业所限,更主要的还是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各中心和项目组要利用市场不景气的时机,主动到地勘行业、矿山企业去宣传我们的技术优势和成果,主动争取和培育市场。

  记者:质量是立所之本,贵所将如何来提高成果质量?

  刘亚川:科研工作管理的关键在质量管理,只有把好质量关,才能出高水平成果,出诚实可靠的真成果。

  第一,要从难从严加强质量管理。对项目的工作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及时把质量问题发现整改在萌芽期间;要加强对成果的标准管理,所有纵向项目的论文、专利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并逐步提高要求;加强成果的应用管理,所有成果在提奖前必须按要求及时归档,对报奖成果要早准备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加强成果宣传,成果汇交时需提交宣传材料。建立和完善外协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和质量控制的监督检查。

  第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将科研工作会改为年中的科研质量检查汇报会和年底的科研成果交流会,着力营造内部学术氛围;每年安排一定的项目负责人做学术报告,达到锻炼表达能力和传播信息的目的;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宣传成果、宣传自己、宣传单位。

  第三,加强保密安全工作。逐步完善保密制度,加强保密检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大隐患整改力度。

  记者: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贵所将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刘亚川: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人才。单位建设最重要、最困难和最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是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积极培育创新团队。通过稳定的项目支撑,支持项目组持续创新,逐步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团队的人才梯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团队。持续支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新同志尽早考博;支持结合所内项目做博士论文,提高成果档次。鼓励年轻同志脱颖而出。尽量在纵向项目中安排平行项目,采用竞争性选拔方式鼓励年轻同志承担项目,积极探索,加快成长;结合工作需要,支持年轻同志独立承担项目,培育新的科研团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扩大研究生接收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工作需要;扩大公开招聘范围,通过招聘解决管理干部紧缺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