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45个“世界地球日”>生态文明

关凤峻: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先行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01-29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迈上发展新台阶、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战略抉择。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来源、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实现美丽中国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推进生态国土建设,被列入部2014年重点工作。那么,国土资源部门该如何在生态国土建设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在生态国土建设中,国土资源部门应有哪些作为?工作抓手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

  发挥国土资源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源头管控作用 

  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国土资源不仅是生产生活之本,更是生态之本。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如何在眼下和今后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体现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关凤峻说。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这个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答案,关凤峻指出。会议明确,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成为国土资源部门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这一基本职责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开展今后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关凤峻说。

  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会议要求,沿海、山区建设要顺应自然、依山顺势,不得随意劈山填海、平壑造地。这意味着,今后的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降低人类建设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这不仅是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

  此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还有诸多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明确开发强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落实规划和用途管制,城市中的自然山水要严格保护;农村建房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中国水塔等自然保护区开展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必须认真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这些要求,在本质上,就是要发挥国土资源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中的源头管控作用。只有从源头上管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才会更加顺利。”

  关凤峻认为,发挥国土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任重道远,很多具体工作迫在眉睫。

  最首要的是抓紧研究制定国土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有了这个指导意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就可以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实践中去。”

  此外,在国土资源部对2014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中,也有很多具体工作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在实施国土综合整治方面,要做好土地整治、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矿山公园、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谐矿区、绿色矿山等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修复。在完善国土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方面,要以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完善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土地、矿山、地质环境各类监测机制和网络联动起来,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严密监测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环境、国土开发强度和国土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等。

  “这些具体的工作要求,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细化、规范和完善,需要我们拿出善作善成的勇气和决心。”关凤峻说。

  地质环境管理应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抓手 

  以国土资源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早已成为系统内共识。

  在去年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题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主题讲话中明确提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地质、大生态的理念,树立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和国土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协同管理的理念。”

  哪项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契合度最高?对这一问题,关凤峻回答得明确而具体:“应该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契合度最高、关联度最紧、呼应性最强,应作为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抓手。”

  他认为,各省在工作部署中,应把地质环境工作摆在与土地、矿产管理同样重要的位置,形成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三头并进的总体布局,实现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

  在新的一年中,如何将地质环境管理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抓手?

  “我们将召开一次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家研讨会,以统一思想认识,确立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将以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区划研究,适时召开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地质环境保护暨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座谈会。加强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地下水、地质遗迹等基础调查,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标准和工作体制,推动地质环境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将推动和加强全国各省、市、县三级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机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关凤峻表示,积极推进地质环境工作服务大局能力,将成为环境司全年的工作重心。

  确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始终高水平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确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始终高水平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关凤峻对这一问题,成竹在胸。

  在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方面,要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加快编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标准规范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和治理工程质量;加强重点地区例如三峡库区、地震灾区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应急技术及地质灾害应急支撑平台建设;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加强应急救援指导,完善应急预案;继续组织召开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应急管理和技术培训会等会议,加大灾情险情网络直报系统推广力度;加强科研和联合攻关,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地质灾害应急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要继续推进“矿山复绿”工作,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开展部分省(区、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评估工作,以制度建设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推进矿山公园建设,开展国家矿山公园评估工作,促进地质文化建设。

  在地质环境监测及地面沉降防治方面,要继续推进全国地下水监测工程;推进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及编图工作,推动起草《地质环境编图管理技术要求》;落实《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推动副省级城市地质环境工作,开展重点城市地质环境工作研讨调研。

  此外,“我们也会加大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地质公园管理、地热、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综而言之,”关凤峻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