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48个“世界地球日”>评论员文章

崔宇晨:保护土壤人人有责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7-04-17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早已深入人心。上世纪末以来,预防水污染的标语随处可见;2010年之后,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迅速飙升。相较于“污染水”“雾霾天”,公众对于土壤污染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也许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土壤,殊不知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终将通过食物链抵达餐桌,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状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

  当前,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作为责任主体理应承担治理之责。但由于污染立法缺失、污染具有隐蔽性,企业造成土壤污染往往很难被追责,也就难以倒逼企业承担治污责任。倘若企业实施“谁治理谁受益”,以土地指标置换、治理后土地流转给治污者等方式激励,或许能破解治理难题,更好地激发企业主动性。

  实际上,虽然被污染的土壤是可以通过修复恢复其功能,但治理起来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因此,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才是根本途径。而保护土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科学家证明,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会随废气排出从而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如果我们无意间丢弃的塑料袋散落到土壤里,这种不会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白色污染”会变成一种长期滞留在土壤里的污染物……如此看来,改变生活习惯,少开一天车、少丢一个塑料袋也能让土壤少一点污染。

  “保护土壤,人人有责”,我们应当尽快加大对土壤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手段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土壤保护之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