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48个“世界地球日”>优秀科普图书

地质之美--经典地貌

来源: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时间:2017-04-17

  1.基本信息:

  作者:苏德辰

  图书名称:地质之美--经典地貌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

  出版时间:2017年1月(纸质版),2016.10(电子版)

  ISBN 978-7-5183-157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58636号

  2.书籍信息

  作者简介:苏德辰,男,1964年出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参加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和“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目前主要从事与沉积学和古地震研究相关的研究工作,兼任《古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委。曾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专著多部。在《科学世界》、《大自然》、《博物》、《北京日报》等报刊发表过多篇科普文章,在“科学网”撰写科普博文近百篇。

  邮箱:sudechen@163.com;

  办公电话:01068999743;

  手机:13910386306

  3. 内容简介:

  《地质之美--经典地貌》包含了300余幅精美的野外风景照片,向读者展示了地球上7种经典地貌:①山岳冰川地貌、②河流与湖泊地貌、③喀斯特地貌、④海岸地貌、⑤风成地貌、⑥红层及丹霞地貌和⑦火山地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地学-风景照片为主,向广大读者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认识经典地貌的定义和成因,使其知其美,更知其所以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地貌的定义和成因进行了解释,对相关方面的最新知识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

  4. 创新点:

  (1)全书以大量精美的地学-风景照片为主,向广大读者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认识经典地貌的定义和成因,使其知其美,更知其所以美。进一步激发读者热爱地球、、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书以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对书中所涉及的地貌定义和进展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在广泛参考了最新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地貌的定义和成因进行了解释。特别是对于易于混淆或误解的地貌特征进行特别解释。

  (3)虽然本书为科普图书,但是书中许多图片都是非常珍贵的首发图片,例如,非洲加纳共和国的陨石撞击坑构造、与冰川相关的挪威峡湾和北极地区的照片,台湾集集大地震之后形成的现代峡谷照片等。

  5.图书后记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46亿岁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创造了无数奇美的风景,大到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和无垠的沙漠,小到一沙一石、一草一木。

  常言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欣赏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奇美的风景时,如果知道美的原因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我们发现和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科学。山脉、高原、沙漠、戈壁、江、河、湖、海都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计划从地球上的经典地貌开始,较系统地向公众普及地质学的知识,这就是我们着力编写“地质之美”系列科普读物的初衷。

  本书根据编者掌握的资料,以照片为主向读者展示了地球的①山岳冰川地貌、②河流与湖泊地貌、③喀斯特地貌、④海岸地貌、⑤风成地貌、⑥红层及丹霞地貌和⑦火山地貌等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完美的地貌分类体系。本书的分类主要考虑地貌的成因,但是同一地貌经常有多种成因,这样在分类时不可避免地有主观因素。比如火山喷发后,火山口塌陷蓄水成湖后的地貌,既可以归为湖泊地貌,也可归为火山地貌。再比如,107 万年前,非洲加纳曾遭受一颗陨石撞击,陨石撞击坑积水成湖后的地貌既可归为湖泊地貌,也可单独列为撞击坑地貌,但考虑到这种地貌在地球极为罕见,故将其列入湖泊地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罗列。

  本书不是地貌学的百科图册,而是作为地貌学的科普读物,供广大读者阅读。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参考了最新的学术成果,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来定义或解释各类地貌景观。本书也可供地学专业人士作为教学或科研的参考资料。

  一砂一世界,一石一天堂。希望读者在欣赏大自然的地貌美景过程中,多了解一些地貌的成因知识,增加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本书有47张照片分别来自陈守政、陈永金、方丽莹、黄智勇、李春峄、李小强、李学宽、梁大明、陆晓路、吕洪波、彭华、苏祺、王从彦、吴才来、吴和政、吴树成、叶金涛、张红旗、赵美娣、周刚和朱益民(排名不分先后)。有29张卫星照片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维基百科等公开资料。除卫星照片外,均在照片相应位置做了标注。

  广东丹霞山世界 地质公园陈昉、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方丽莹、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李春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揭育胜、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张宏武、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吴善斌以及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卢琴飞等人为本书提供了多张精美的照片和专业的帮助。本书的完成与这些朋友和机构的无私支持是分不开的,特此致谢。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还参考了百余篇专业文献的成果,考虑到本书为科普性读物,没有在正文中标注引用的文献,只将重要的参考文献列于书后,并向诸位作者致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和条件,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指正。

    6.内容试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