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湖北省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常州中华恐龙园协办,逸夫博物馆承办。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强调,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意识不到位,地球要流泪;道路千万条,爱护第一条。”他希望同学们培养科学兴趣、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坚定选择爱护地球、珍惜资源,自觉担当起地球奥秘的探究者、地球知识的传播者、地球保护的参与者,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地球。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沈学军表示,湖北省提出“生态立省”战略,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首先是政府的职责,要实行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并在体制机制、技术以及普及自然资源新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是社会、大众的责任,要求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积极探索地球奥秘。
湖北省地质局副局长马元表示,新时期地质工作者不仅是矿产资源的勘探者,更是地质环境保护的工作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能够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地质基础支撑。
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民益表示,洪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努力把洪山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之城”和碧水蓝天的宜居之地。
在启动仪式上,2018全国“最美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向学生代表捐赠《大自然的精华:湖北矿物》科普丛书。当天,殷鸿福院士以《保护长江》为题为当地中小学生做科普报告,详细阐述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分析了长江目前面临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提出治理好生态环境,长江可成世界大河的样板。
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提升全民地球科学素养,高校因其资源禀赋和科技支撑能力成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其中地质类高校博物馆更是重要一员。据悉,逸夫博物馆近年来已多次承办湖北省世界地球日活动的启动仪式,同时还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获得各方面的广泛认可。在今年的主题宣传活动周内,逸夫博物馆将主办“中国特色矿物精品展”展览、“化石小猎人”与“宝石大魔王”科普活动、“地球趣话”新书发布会、“化石考古挖掘”科普实践体验等系列科普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逸夫博物馆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外联内创,积极打造地学文化普及高地,2018年组织开展了40多场科普巡殿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开办了9期地球科普大讲堂,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科技英才项目、夏令营等30余场主题活动。作为湖北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逸夫博物馆接待学生团队人数接近6万人,参观人数和研学团队数不断创新高。同时,该馆积极挖掘地学资源,开放科普系列产品,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需要,获批“国家三级博物馆”。今后,该馆将积极发挥地学特色,充分发掘地学文化内涵,讲好地大故事,加大科普工作创新力度,传播地学知识,扎实推进文化育人,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