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地球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评论员文章

别再让海洋流下蓝色眼泪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0-04-23

  今年2月,笔者乘坐的海洋科考船“向阳红06”在印度洋偶遇一只太平洋丽龟。这是一只十分无助的丽龟,它的身上缠满了废弃渔网,看上去让人心疼。这也是一只幸运的丽龟,科考队员把它打捞上船,剪断渔网,为其松绑后放归大海。

  但是,它的族群却并不如此幸运。世界上现存七种海龟,除了太平洋丽龟,还有绿海龟、玳瑁、蠵龟、平背龟、大西洋丽龟和棱皮龟。它们都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或“极危”类别,可以说离灭绝仅一步之遥。

  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造成海龟生存危机的原因之一。在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即“荷赛奖”)中,一只大海龟格外让人揪心。这就是获得自然类单幅一等奖的作品——《被渔网围困的海龟》。照片里的海龟被渔网缠得严严实实,却仍然在奋力划水,仿佛想要挣脱命运的诅咒。

  渔网、塑料袋、玻璃等等遗留在大海中的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还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成为海洋生物的“天敌”。近年来,屡有新闻报道海龟和鲸豚误食塑料,并因此中毒或窒息身亡。有调查指出,一分钟内,全球就能卖出100万个塑料瓶、200万个塑料袋,人类平均每年制造800万吨塑料废物,进而产生的“微塑料”已经飘散到了海平面以下四五公里,甚至漂到了极圈的海冰里。

  与此同时,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让本已濒危的海龟及其他海洋生物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不断升高的海平面正在侵蚀海龟产卵的海滩;海滩上升温的沙子则导致孵出的小海龟性别比例失调,雌性多于雄性;而逐渐升温的海水也使得海龟的迁徙出现问题。

  同样是由于海水升温,全球范围内的珊瑚礁不断退化,有可能成为一片海底荒漠。珊瑚礁生态系统崩溃也连累了以水藻和小鱼小虾为食的海龟。当然,海龟只是千万种受到人类威胁的海洋生物之一。无数依赖海洋而生的动物,诸如鲨鱼、鲸、海豹、海豚等都难逃被人类捕杀,以及生存环境被人造物污染的厄运。海洋正在哭泣。

  但值得我们警醒的是,海洋流出的“蓝色眼泪”最终会回到人类体内。塑料不易分解,却能在食物链中累积。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直到被人吃进肚中。一份研究曾预测,经常吃贝类的人每年可吃进1.1万片微塑料。另有研究显示,全球83%的水龙头样本中检测出微塑料。最终,人类将自食恶果。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当下,我们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蓝色经济。但是,我们必须谨记的是: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尽快遏制海洋受污染的态势。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们拒绝购买红珊瑚、玳瑁、砗磲等濒危海洋生物制品,拒绝食用鱼翅、中国鲎、海鸟蛋等猎奇“野味”;绝不在海滩留下垃圾,坚持低碳出行,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等等,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从宏观层面来讲,则要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等;要协调好海洋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再让海洋流出蓝色眼泪,还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