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是海吗?山离海有多远?家住深山的孩子们大多没见过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做着许许多多关于大海的梦。
从湖南凤凰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驱车近1个小时,记者来到群山环抱的“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林峰乡中心完小。
在这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我想亲眼看看大海”“我想亲手摸摸海洋动物”……这些对沿海城市的孩子不算什么的心愿,对于山里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 中国海洋报记者 朱 彧
孩子说,大海就是外面的世界
很多人知道“凤凰城”,可能是源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如今,地处湘西自治州境内的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仍然是“好山好水好贫困”。
林峰小学依山而建,孩子们多是留守儿童,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大部分孩子最远只去过凤凰县城。
“我只在书本上见过大海。”今年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孩滕群,咬着嘴唇、小声地说。
“你了解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记者问她。
“蓝色的,很干净,很宽广。海里的动物很可爱。”滕群和她所有的小伙伴们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一片蓝,这片蓝的名字叫大海,和他们头顶的蓝天一样纯净透明。
“想不想去看大海?”“想。”她腼腆地回答。
滕群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浙江绍兴,遗憾的是那座城市不靠海。在林峰小学,像滕群这样有着大海梦的孩子还有很多。她的同学向潇峰悄悄告诉记者,他特别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亲耳听听大海的声音。
“山里娃娃渴望看见的是大海,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林峰完小副校长田茂伍感慨地说。
如何为这些“抬头看天、低头看山”的孩子开启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一直困扰着时任校长的杨世平。2012年,与当地企业家田宏国的一次聊天,似乎让他找到了办法。
田宏国曾在海洋系统工作,他告诉杨世平,国家海洋局正在实施“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设。2012年底,经他推荐,杨世平与国家海洋局取得了联系,并申请建立基地。很快,国家海洋局专门派人到林峰小学进行了考察。几个月后,杨世平的申请获批了。
与申请同时传来的还有另一个好消息。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开展的“海洋书架”项目落户林峰小学,并赠送学校中小学海洋意识系列教材——《我们的海洋》、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光盘,以及几百本海洋科普图书等资料。此后,助学与海洋意识教育的结合,一直是林峰小学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特色。
携手沿海,播种“海洋梦”
海洋意识的传播,当然不能局限于沿海。然而向一所内陆小学的孩子传播海洋意识,还是面临着各种困难。“让孩子们了解海洋,爱上海洋,只靠书本和音像远远不够。”田茂伍说。
2013年5月,经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牵线”,林峰小学与地处沿海的另一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青岛同安路小学“结对子”,并签订了海洋教育合作协议书。
同年8月,青岛同安路小学老师和8名学生到林峰小学开展交流活动,带去了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模型、许多形状各异的五彩贝壳和一些海洋视频资料。如今,“蛟龙号”模型已是师生公认的“镇校之宝”。
时间转眼来到10月25日,时值深秋,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但林峰小学的师生心里却暖意融融——期待已久的湖南省首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正式成立了。
田茂伍要求班主任、科学老师和社会老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海洋影片。将国家海洋局配发给3年纪~6年级学生的海洋知识教材《我们的海洋》,发放到班级,供学生传阅。学校图书馆的“海洋书架”,每周都会向学生开放。
田茂伍希望带这些山里娃去青岛看大海,找到了资助,却由于其他种种考虑,至今没有成行。面对孩子失望的眼神,田茂伍觉得“对不起他们。”他坚定地说,“以后我还会继续为孩子们争取机会。”
为了弥补孩子们的遗憾,林峰小学教研室主任唐勇帮助孩子将身边的淡水生物与海洋生物进行对比。有一次,他带学生去野外水域采样时,采集到一只不知名的螃蟹。于是,他将螃蟹的图片发给了青岛同安路小学教务主任周慧。两地小学生就以“海水和淡水螃蟹的区别”为主题,进行了跨区域课题交流。后经专家鉴定,林峰小学生采样得到的淡水蟹学名是华溪蟹。
“青岛海边有十几种螃蟹,其中有眼睛像天线、爬得飞快的沙蟹,也有长相如黄色润玉般剔透的豆形拳蟹,还有不太愿意动、钳子出奇长的强壮菱蟹……”同安路小学生把整理好的“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通过网络发给了林峰小学生,还分享了他们挖螃蟹的经历。另外,同安路小学还计划把一些海洋方面的小实验,通过网络展示给林峰学区的孩子们。
让梦想照进现实
“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田茂伍说,山区的办学条件不如沿海学校,不仅活动场所受限,适合学生观看的海洋影片也很缺乏,教师海洋教育意识的“贫瘠”非常凸显。
实施海洋教育,最为关键的当然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机融入海洋知识,课程无疑是重要载体。唐勇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海洋教育。为此,他常常向周慧请教,并上网查找大量海洋科普资料,试图找到最佳切入点。“其实,不同学科的老师都能找到与所教学科相关的内容,历史老师可能会联想到郑和下西洋;语文老师可能会联想到海洋文学作品;政治、生物等学科老师在教学中可利用的海洋课程资源就更多了。”唐勇说。
唐勇是土生土长的凤凰人,也从未见过大海。凭着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感,他钻研海洋知识,并萌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编写适合山区学校的海洋科普读物。”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知识结构又非常有限,在“费劲”地编写了1/3后,唐勇只能将其暂时搁置。“我非常想继续编写这本读物,但我一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流露出难过的神色。
据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机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组织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教材《我们的海洋》教师用书的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如今,已离开林峰学区的杨世平,仍然深深关注学校的发展。如何在山区做好有特色的海洋教育,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是要与沿海学校“结对子”,并有专人负责。二是做好总体规划,把海洋教育基地建设纳入进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三是打造校园海洋文化,在视觉上为孩子们营造浓厚的海洋氛围,让孩子走进学校,就像走进灵动的海洋世界。四是培养专业的“海洋教师”,组建海洋教育教材研发小组。
“海洋教育,就应该从孩子抓起。”作为我国内陆山区第一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林峰学区校长龙成海表示,让孩子们从小热爱海洋、了解海洋,有助于他们海洋意识的形成,这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道理。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给了山区孩子们一条通往梦想的路,未来学校会力所能及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海洋教育,尽最大努力打造山区独有的“一抹蓝”。
离开林峰乡时,车载音乐里响起了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有感于山里娃的“想”
当记者问孩子们想不想去青岛看海的时候,他们纷纷说“想”,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想”字中包含着他们对大海的无限期待。在这些孩子的心里,不缺少大山的故事,?同时也对外面的世界尤其是海洋世界,充满了渴望。
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的设立,为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海洋的路。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办学条件的差异,湖南凤凰林峰小学在国家海洋局的支持下,一直在努力缩小与沿海学校的差距,为增强青少年海洋意识探索出一个内陆地区与沿海城市互帮共建的海洋教育新模式。林峰小学成了山区孩子们放飞蓝色梦想的地方。
播下梦想的种子容易,但要让梦想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进而在内陆地区广为传播,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山里孩子们需要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希望山区的学校都能像林峰小学那样,积极创造条件,为山区孩子们铺路搭桥。也希望全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这些山里娃,帮助这些山里娃圆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