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约集约用地呐喊助威——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随感
来源:
时间:2007-06-26
|
为节约集约用地呐喊助威——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随感 |
|
又是一年一度的“土地日”。与“环境日”、“地球日”、“湿地日”一样,各地都会有热闹的纪念活动。但是,“冷”下来后难免不生疑问:对这种事关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日子,有多少人会常怀“纪念之情”?不客气地说,不少需要纪念的日子,其内涵常常被人忽略甚至遗忘。“土地日”会不会也是这样,“六月来了七月走”?纪念“土地日”,既隆重,又沉重。
隆重是尊崇,沉重意味着担忧。尊崇是因为地载万物,至四方而存生灵,长五谷以养百姓。古今中外,对土地的尊崇之情从未泯灭。而担忧,来自耕地紧缺的现实。18.27亿亩,这是我们的家底!平摊到个人,许多地方的情况是,多的几亩,少的只有三两分甚至更少。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颁布。从这一天起,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国家意志。无论是面向社会的“土地日”宣传,还是实际的土地管理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一制度的实施而展开。
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这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顺应土地管理工作新要求而确定的。应当指出,多年来,有些地方尽管保护耕地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忽视了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有了项目就上,要多少地就给多少地,而且还是低价甚至无偿。工业用地低成本使用,造成大量土地浪费。同时,一些城市以土地换脸面,一些领导以土地换政绩,动不动就玩花架子,修个大广场,建个大商场,缺少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和意识。其直接后果是粗放用地、低效用地,资源消耗量大,而效益产出量小。更严重的是,它还助长了一些行业、一些地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之风,不仅损害了我们的“生命线”,而且损害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中央强调,节约集约用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这个抓手如何发挥作用呢?那就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倒逼”产业升级换代,最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管理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随着各行各业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无度无序扩张将会得到更加有力的遏制。很自然,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就会有可靠保障。
令人欣慰的是,纪念“土地日”已经是全社会的活动。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已不单单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的事。根据中央部署,财税部门加强了土地使用税费的征收管理;交通部门提出,高速公路地基该低的一定要低,能不占耕地的坚决不占;国土资源部门更不用说了,是扛严保耕地、集约用地大旗的主力。再来看地方,河南省委书记仅去年一年就10多次批示要加强土地管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市,2006年史无前例地召开了土地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严保耕地、集约用地。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全社会都在关心、支持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
共同的日子,共同的行动。“土地日”绝不是应景的过场。无论是管地者还是用地者,都要常怀纪念之情,为耕地保护事业,为节约集约用地呐喊助威!
余 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