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土地日>第18个全国土地日>国土知识

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

来源:中国土地 时间:2008-06-25

农民对农地制度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绝大多数农户对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持赞成态度,而对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却意见较大,认为村干部土地决策权限过大,有时对农民的正当权益构成侵害。资料显示,一些地区农户得到的征地补偿款被村集体以各种形式截留了相当比例。

不同禀赋的农民具有不同的认知内涵。知识结构比较高级,财富状况较好的农民,对农地的处置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土地交易(土地租赁或土地买卖),获取进入城市的创业资本。而那些主要靠农业为生计的农民,则对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得到相对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对土地的长期投资,最终增加农业产出。

对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存在认知上的差异。目前,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模式,有三种代表性的主张。其一,在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其二,实行国家所有、农民永佃;其三,实行农地的完全私有化。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第二、三种改革模式,只有少数农民持赞成态度。这一结果说明农民大多对农地私有化缺乏明确的认知。这一点发人深思,许多学者都从产权明晰化角度提出了农地私有化的主张,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规范的理论分析,缺少必要的经验实证。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徐美银  钱忠好)

摘自《中国土地》2007.12 总第264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