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市国土资源局磨头资源所 范建军
重建家园,需要我们缜密的思考、科学的规划和务实的行动。面对满眼的废墟和被完全打乱的生活,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又应该选择怎样一条重建家园之路?从我们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土地整理应该说是灾后重建的一济不错的“良方”。
一、土地整理是灾后重建的最佳切入点
从地震后混乱的生活中回归,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重新构建。认识到这一点,才真正找准了重建的切入点。地震损坏了人民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基础,土地整理正是可以从这里开始起步。
首先,它忠于耕地保护的原则。重建家园,一方面需要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不能忽视了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将受灾区划定一定的范围,按照土地的整理的要求进行包装,逐步纳入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的笼子。用这种形式为灾后重建向国家争取更多建设资金的倾斜,更有说服力。同时,土地整理也有利于稳定灾区的土地利用秩序,保证灾区重建宏观上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其次,它明确了重建思路。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要对重建的思路要有个整体的把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本身是一个计划性、目标性很强的的整体工作。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可以根据灾区地形地貌及损毁情况,对项目区作一个科学具体的规划,便于明确了重建思路。
第三,它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在这次的大灾面前,人的各体力量显得很苍白无力,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才能顺利的实现灾后重建,土地整理正在举国家之力服务于受灾地区的老百姓,所以能获得群众最广泛的支持。
最后,它能解决现实问题。四川地处地震带,我们吸取教训,在重建家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减震避震的有关因素。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把一个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地安排居住、农业生产、工业用地等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目前,大多数受灾群众住在临时的帐篷中。很多倒塌或者频临倒塌的房屋,需要重新选址。对废弃的宅基地可以通过整理,复垦为耕地。对原有的耕地基础设施进行可以进行修缮,解决生产生活所需要的道路、灌溉、排水等一系列基本的问题,为恢复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二、土地整理是经济复苏的坚强承载点
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一切都离不开土地的载体,但地震后支离破碎的土地难以承担起复苏经济保障重任,必须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土地整理首当其冲会给农业的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受灾的四川地区,历史上曾经被誉为“天府之国”,农业经济是传统的优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农业经济兴盛的基础。但目前的灾区道路和水利灌溉设施破坏严重,地形地貌变化很大,堰塞湖对土地有着潜在危险,土地质量严重下降。土地整理恰好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第一个层次,利用国家投入的资金,灾区人民可以耕地的布局更加合理,农业生产避开泥石流、塌方等潜在的危险。田块规模化、方整化,走集约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整个农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个层次,对于每个的田块,通过整理有了便利的生产道路,通畅的灌排设施,这些为提高农业的单产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第三个层次,没有系统的土地整理,灾区的耕地质量难以实现根本性的恢复。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堆积、堰塞湖的泄水,甚至是为救灾而占用的临时用地,无一不对耕地质量的降低造成影响。所以,也要通过整理,科学地采取措施,逐步恢复土地的质量,这样农业的生产才真正有了保证。
灾区重建的另一个经济重头戏就是旅游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土地整理看起来似乎没有直接的作用,但联系起来看,也是有文章可以做的。随着土地整理的深入,灾区的居住相对集中,耕地也相对集中,这就为旅游业留足了发展的空间。四川地区的旅游资源本来就是以原始生态的自然风光为主。足够大的空间,就拥有了足够多的自然资源,也才能更加有利于原始自然生态风光的保持。特别是一些不适合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有价值。
三、土地整理的过程就是重建家园的过程
实施土地整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它与当前的重建家园中的每一措施息息相关。实施土地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重建家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去走好三步。
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调查。地震毁坏了整个土地的地形地貌,如何去实施土地整理、整理什么,都需要通过细致的调查来给我们答案。我们有先进的航拍资料、卫星图片,但更需要我们实地对地块逐一核查。我们要把地震后灾区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复原在基础地籍资料上,并尽可能地调查清楚存在的那些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为土地整理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第二步是科学规划。减震避震是前提,除此之外,土地整理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受灾区域的经济构成、地形地貌、生产需要,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地质灾害的合理评估,科学确定生产区域、生活区域,真正实现保护耕地、扩大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最终目的。
第三步是认真实施。要本着对灾区人民负责,对国土事业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认真实施立项的土地整理项目。既要保证国家的投入不挪用、不流失,又要重建家园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灾后重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缜密的思考、科学的规划和务实的行动,大灾之后定能创造奇迹,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