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活动>土地日>第20个全国土地日>活动报道

国土资源报社举办纪念第20个全国“土地日”座谈会

胡存智应邀出席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0-06-24

     6月23日下午,中国国土资源报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日报社在京举行座谈会,纪念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中央有关部委的政府官员、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土地管理理论界知名学者以及长期关注报道土地领域的媒体工作者,围绕“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宣传主题,共同回顾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历程,就如何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战略转变、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稳妥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应邀出席。

    与会人员认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依法管地与集约用地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变,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非常契合。

    胡存智在发言中指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必须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看待当前的难题,对土地管理与利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阶段。他提出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三大战略”、“五大途径”和“七项措施”。“三大战略”是指总量调控和规模导向、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土地综合整治和再利用。“五大途径”是指推动产业升级和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资源“硬”约束、完善市场激励机制、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以及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再利用。“七项措施”是指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用地节地标准、控制土地利用流量和增量规模、整治和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城镇用地强度、改造土地综合利用功能、理顺涉地税费体制。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朱留华认为,在全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应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强化政府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的责任,提高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占用基本农田的成本,探索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介绍了江苏正在试点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他表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贯彻了集约用地的要求,将推动江苏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劳动力以及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等四大类资源的集聚,最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为探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基础性支撑。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认为,依法管地、保护耕地必须建立法治、平等的土地市场,通过确权登记赋予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明确的权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探索土地权利财产化的实现形式,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完善现行征用制度。

    与会人员还分别就土地利用与保障民生、矿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报近期将对精彩发言进行摘登。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襄樊市国土资源局、河北省香河县渠口国土资源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经济日报社、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等十几家部门和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