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连日来,全省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宣传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线上和线下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共同珍惜和保护每一寸耕地。
在“云端”。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6.25全国土地日学知识集字卡”活动,通过生成专属个性海报转发朋友圈,为第31个全国“土地日”代言。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出“爱红土,我告白,我接力”活动,1.55万人参与微信留言,向土地告白。临澧县自然资源局录制宣传片1个、“村村响”广播2条,在微信公众号上刊载宣传文稿2篇。
进乡村。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湘潭县自然资源局在河口镇集中开展现场咨询、有奖问卷活动,共布设宣传展板8块,发放宣传手册850余份、宣传单1200余张、调查问卷110余份。武陵区自然资源局采取点面结合、全面覆盖,在河洑镇、丹洲乡、芦荻山乡设立宣传咨询点,向群众介绍全区土地资源基本情况和土地管理面临的形势,解读新《土地管理法》《常德市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发放宣传资料3000 余份,接受群众咨询 100余人次。资阳区自然资源局前往张家塞乡发放自然资源普法常识手册、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宣传资料700余份。桃江县自然资源局在灰山港镇、高桥乡等5个乡镇开展宣传活动,展出宣传版面3块,悬挂宣传横幅20多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宁远县自然资源局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自然资源政策法规,走进田间向农民宣讲耕地保护知识。中方县自然资源局在乡镇赶集日向过往群众发放耕地保护、地灾防治及土地管理法等宣传资料500余份,现场接待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进学校。资兴市自然资源局赴当地学校开展宣传,通过召开专题讲座、知识竞答、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同学们讲解全国“土地日”的由来,号召从小树立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意识。茶陵县局在县青少年宫组织学生开展“土地日”宣传。
进社区。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西苑公园以发放宣传资料、微信有奖问答等方式广泛宣传新《土地管理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现场接受群众咨询。邵阳县自然资源局在振羽广场向过往群众大力宣传耕地保护、不动产登记发证、地灾防治等自然资源知识,发放宣传手册1500余份、宣传环保袋800余个,布设宣传展板8块,悬挂宣传横幅5条,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次。岳阳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城内搭建了四个大型政策咨询台,展示了20块大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向广大群众宣传新《土地管理法》、卫片执法检查和矿产资源管理等法律法规政策,现场解答群众提问,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临武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城区及乡镇设立13个宣传点,以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农村村民建房“八不准”、农村宅基地办理事项、不动产登记问与答、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宣传内容,共发放宣传资料58020份,悬挂宣传横幅166条,张贴画报468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230人次。祁阳市自然资源局在白竹湖广场设立宣传咨询台,广泛宣传自然资源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数百余人次。
进机关。怀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局门口设咨询台,向过往群众发放《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漫画手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册》《不动产登记知识问答》《土地管理法》等宣传资料,并认真为群众解读不动产登记、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等热点问题,当天累计发放各类资料1000余份,现场为群众解疑答惑、接受法规政策咨询30余次。桂阳县自然资源局在局大门口旁和繁华商业区设立宣传点,共发放各种宣传单2400余张,宣传手册1200余本,接受群众咨询150人次。衡阳县局、汉寿县局、中方县局、会同县局也纷纷在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局机关门口设立宣传点,发放耕地保护宣传资料。
出动宣传车。衡南县自然资源局派出两台宣传车深入云集、车江、向阳三个街道社区进行广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80余幅。岳阳县自然资源局设计制作了三块“土地日”主题LED显示屏,并出动多台电子屏宣传车绕城播放视频资料。渌口区自然资源局、湘潭县自然资源局、桃江县自然资源局也都派出了流动宣传车,做到“土地日”宣传全域覆盖。
此外,长沙高新区自然资源局推出了大型宣传展、土地日公开课、土地日宣传下基层等系列宣传活动。宁乡市自然资源局在市民之家前坪广场开展有奖答题活动。岳阳县自然资源局开展政策宣讲会,向乡镇的党员干部,街道、社区、村组的负责人,宣讲耕地保护、卫片执法新政策、新措施、新要求。渌口区自然资源局召开专题会议,新田县自然资源局召开座谈会,要求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长沙县、炎陵县、韶山市、湘乡市、南岳区、衡东县、临澧县、沅江市、东安县、江永县、吉首市等地自然资源部门也走进社区、街道、乡村开展了宣传活动,营造了集约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