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综合>自然资源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定点扶贫

“云识极地,飞扬青春”2020年南北极学生夏令营精彩回放

来源:极地中心 时间:2020-08-22

  

    2020年南北极学生夏令营顺利闭营啦! 

  8月20日上午,举行了闭营仪式,短暂的四天时间,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营员们通过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虽然,我们到了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刻,但是科技、友谊和希望的种子已深深地埋入你们心里,梦想等着你们去实现。  

 

  8月17日至20日,为期四天的“云识极地,飞扬青春”火爆刷屏,来自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个地区学校,180名营员一起在“云端”度过了难忘的四天夏令营时光,线上参观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极地科普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地震科普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聆听了有关极地知识的科普讲座。

  自2017年以来,极地中心发挥自身科普优势,在扶贫地区县政府的支持配合下,连续三年组织贫困优秀生赴上海开展夏令营活动。“南北极夏令营”活动成为自然资源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特色品牌。今年受疫情影响,夏令营以线上“云课堂”的方式开展,这让更多公众有机会参与到网上“云游”活动中来。 

  

下面,随小编一起回顾夏令营期间的精彩瞬间——

[video:“云识极地,飞扬青春”2020年南北极学生夏令营精彩回放]

  科普讲座

    极地考察篇——《风雪南极》,汪海浪,曾担任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总指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极地生态篇——《南极环境保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陆志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新站选址队队长。 

  极地航空篇——《中国南极考察首架固定翼飞机及运行》,祝标,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师,曾担任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固定翼飞机队队长。 

  极地天文篇——《天文漫谈》,张少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曾担任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泰山站副队长。 

  极地海洋篇——《南极冰雪生命》,罗光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师,曾担任中国第34、36次南极考察队大洋队队长。 

  极地生物篇——《极地生物的微观与宏观——浮游,植被,鸟与哺乳类》,张芳,自然资源部重点野外站——北极黄河野外站站长。  

  

营员们作品及感言摘录
 

  各地区学校,结合夏令营活动主题,开展了科创作品征集活动,孩子们用自己充满童趣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多幅精彩作品,记下真言感言。 

  

优秀作品展示

  ——黑龙江省海伦市长发益海学校  王欣慧 

  ——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九中学  汪蕊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易堂学校  刘敏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易堂学校  杨丽蓉

  

  ——海南省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李熙文

  

  ——海南省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王秋莹

  

  ——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  李想

  

  ——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  黄谊澄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初中部  肖紫冬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初中部  包文轩 
 

  

心得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南极和北极的环境保护应该引起重视,保护好南北极就是保护好地球,我们是地球的一份子,所以,保护南北极生态环境大家义不容辞。同时,我也要努力学习,努力成为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海南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罗华中

  这次夏令营活动让我增长了南北极知识,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我们。很喜欢这次夏令营的活动,希望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收获。

  ——海南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王秋莹

  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的光明更多,也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的温暖更少,然而人类从未停止过探险的脚步。人类对南极的涉足、认知与科考,仅仅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对中国人来讲,则更晚、更短。但是中国人艰苦奋斗、勇于争先的精神在南极科考进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初中部  李江莹

  人类一次又一次的登录,和人类一次又一次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全球气温越升越高,南极将要像千年前一样,再一次遭到巨大伤害,他会破裂,他会融化!地球,将会遭受洗劫!海平面会上升,很多地方将被淹没,人类将受到劫难!这无法挽回吗?不,并不是,人们尚能阻止,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少使用塑料,一切还来得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守护环境,保护南极!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初中部  林铭露 

  活动令我终生难忘,感慨颇多,受益很深!从极地体会无限,从大自然感受神奇;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更要学习先辈们的奉献精神,为祖国的腾飞而努力!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初中部  邱迦华 

  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很多,这次活动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感受到了南极考察的艰辛,从中也悟出高科技的力量。我们静听讲座,聆听每一件物品或动物的起源,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我们动手实践,拼装模型,知行合一,我们穿梭在星际之中,感受银河的无尽魅力。我们思绪往返两极,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了解各个考察站,体会祖国之崛起,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走近南极,接近南极,它的食物链,它的形成,它的资源,它的特点,它的版区,它的故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初中部  孙蓉 

  这次夏令营活动真的让我很难忘,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让我能有这次机会来学习。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  侯斯琪 

  “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是祖国的骄傲,船上工作人员也是很伟大,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当下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国家栋梁。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中学 曾祥科 

  这次特殊的夏令营活动,我收获多多,非常感谢南北极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扶贫部精心准备的此次夏令营,感谢每一位专家的精彩讲解。此次活动让我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易堂学校  杨丽蓉 

  在这次研学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不会有的知识,使我变得更充实,但我知道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这些知识,更要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同时也要学会自律。请允许我向所有的南极科考队员、破冰船工作人员、博物馆的讲解员,还有各位专家、主办方表达深深的谢意。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九中学  杨文博  

 

  

结束语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几年来,极地中心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持续在“扶贫扶志”和“扶贫扶智”上发力,在消费扶贫上加码。 

  “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此次夏令营活动,旨在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坚定学习信念,带动当地社会对教育的持续关注。知识照亮远方,科技铸就辉煌,爱心托起梦想,相信孩子们通过夏令营活动,能更激发出刻苦学习,勇于追求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的青春力量。 

  最后,再次向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的指导表示感谢;向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政府、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航海学会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研究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极地分会的积极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海伦、赣南、琼中、上海地区各学校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上海地震科普馆、中华印刷博物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友情赞助。 

  

    分享到: